26個民生行業納入“去九宮格無事不擾”白名單試點_中國網

原標題:26個民生行業納入“無事不擾”白名單試點

本報記者 張楠

為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匯總梳理了35條2024年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形成《2024年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工作方案》并于近日正式對外發布。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對方案進行解讀時表示,在綜合監管方面,本市將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現代技術手段,收集、分析、評估相關監管數據,及時發現處置潛在的風險隱患,全面推廣非現場監管;將選取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餐飲、物流、養老機構等26個行業領域,試點“無事不擾”白名單制度。

以信息技術手段代替“拉網式”現場檢查

不久前市市場監管局組織的一場“營商環境會客廳”座談會上,有企業代表曾提出,一些如餐飲等行業的監管,涉及市場監管、城管、消防等多個部門,有時檢查有些頻繁,希望進一步優化。

對于企業關注的這一問題,《2024年全小樹屋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工作方案》明確提出,本市推行綜合監管“無事不擾”白名單制度,對納入白名單的經營主體,除特殊情況外,原則上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必要的日常檢查應優先采取非現場監管方式開展,最大程度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此外,全面推廣非現場監管,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現代技術手段,收集、分析、評估相關監管數據,及時發現處置潛在的風險隱患,實現“風險可控”和“無事不擾”。

“無事不擾”白名單將如何產生?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白名單的產生,以“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為基礎,結合前期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實踐,選取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餐飲、物流、養老機構等26個行業領域,組織行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監管部門,對經營主體開展“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綜合評估,形成綜合評估結果。評估結果為A類(風險低、信用好)的經營主體將納入“無事不擾”白名單試點推薦范圍,再由各區政府結合區域產業結構特點、發展重點和監管實際,最終確定試點白名單。

如白名單內經營主體被發現存交流在違反守信承諾、嚴重違法或交流失信行為的,市場監管部門將及時調整“風險+信用”等級并移出白名單加強監管。若試點經營主體被納入監管部門高風險等級,則按照監管部門的分級分類標準執行,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守住安全底線。

該負責人稱,對納入白名單的試點企業原則上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這項改革要求各個監管部門要充分探索運用視頻AI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篩查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傳統的“巡街式”“拉網式”現場檢查方式,最終目的就是確保政府部門在依法履行監管職能維護生產安全的同時,大幅減少監管對經營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打擾,實現監管“高效”而企業“無感”。

開展全國首家教場地個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試點

在全面升級市場監管部門準入服務方面,本市將開展全國首個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試點,建立全市統一的標準化、專業化業務指導與規范指引,形成北京登記注冊地方標準,擴展新興行業領域經營主體公示特色經營事項。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結合自身需要依九宮格法進行章程、協議的個性化設計等。

促進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試點指什么?試點將全方位構建“一標四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登記服務體系,即以實現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規范統一、改革創新、信用賦能、風險防控四個九宮格維度為著眼點,探索先行先試便利舉措,創新制度設計,為全國繼續深化改革貢獻“北京樣板”。其中,試點將推出一系列具體改革舉措,例如:規范注冊資本認繳出資;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便利經營主體一碼通展、一碼通查;推進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便利化改革,不斷豐富外籍和港澳臺投資人身份認證數據源,拓寬外資企業登記全程網上辦理范圍等。

新增京津冀更多區市營業執照異地“辦發領”

此前,《2024年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工作方案》公開征求意見時,英島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楊崇學曾提出建議,希望能進一步完善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信息共享機制,提高三地市場監管服務改革協同的透明度。

對此,方案提出,將深化京津冀三地企業登記注冊“跨省通辦”,推進京津冀企業開辦、變更、注銷政策一致、流程統一,新增京津冀九宮格更多區(市)實現營業執照異地“辦理、發放、領取”。

今年,將加快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研制,發布5項以上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持續開展京津冀計量技術規范共建共享工作,圍繞重點領域發布5項以上計量技術規范,為三地企事瑜伽場地業單位量值溯源提供計量保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