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超1800萬的超大城市,現代農業發展路在何方?去年1時租空間1月,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辦,新作物、新技術、新設備齊齊亮相,公眾沉浸式感知廣州對都市現代農業的探索。大都市離不開大農業。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蹚出了一條集約高效、業態多樣、共同富裕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夯基石,保量提質穩供給
廣州農產品消費需求旺盛,僅蔬九宮格菜、水果日消費量就分別超9000噸、3000噸。然而全市耕地面積比較緊缺,這決定了廣州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農業發展之路。廣州將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作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把鄉村作為稀缺資源和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載地,致力提供優質農副產品。
穩產保供是都市現代農業建設的頭等大事。廣州向存量土地要增量,連續5年超額完成糧食生產指標任務,蔬菜、水產品、水果等重要農產品自給率位于全國同類城市前列,連續3次獲國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優秀”等級,守穩都市農業“基本時租場地盤”。這其中,加快“機器換人”成為提高投入產出比的有效途徑。在白云區設施蔬菜產業園,無人蔬菜種植工廠為未來農業提供了樣本。種植工廠教學的綠色蔬菜生產模式,成為蔬菜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一大助力。
在保量的基礎上更要提質。廣州以調整結構為突破,實施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打造“1+6”都市農業產業鏈,加快推動花卉、觀賞魚等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廣州還以招商引資為牽引,全力引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推動農業技術成果在穗落地轉化,探索預制菜“粵菜師傅+中央廚房”精深加工,點燃發展新引擎,厚植都市農業新優勢。
都市現代農業建設之路,廣州每一步都舞蹈場地走得扎實。2024年以來,廣州布局打造4個省級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千畝方”,春播糧食面積約21.47萬畝,超額完成上半年播種計劃;持續推進20萬畝池塘升級改造,新建1.6萬畝、改造提升3.26萬畝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等級評價連續8年獲全省第一;新增3個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生豬出欄同比增長約51%。
亮品牌,育種破題拓市場
“廣州紅掌”成為年輕人新寵、荔枝品種飄香中亞、從化黃皮火熱“出圈”……農業品牌是都市農業業態多樣化的直觀體現,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作為廣東首家榮獲“‘202瑜伽場地4國際種植者’種苗類優勝獎單位”,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多年來潛心種花,不斷培育新品種,努力突破了種源“卡脖子”技術難題,走在全國前列,擦亮廣州花城招牌,讓“花城廣州”實至名歸。
著力澆灌國字號品牌,廣州先后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1個(增城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個(增城區)、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2個(花都、從化)、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6個;全國率先設立首支地方性種業基金,培育絲苗米、遲菜心、荔枝、紅掌、黃雞、水產等“穗”字優良種源。綠色食品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截至目前,廣州市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企業65家,產品135個,產品數位居全省第一位。
不僅在國內立下“穗”字招牌,還面向國際鏈接大市場。廣州主動對接RCEP,加快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南沙糧食通用碼頭、南沙港國際冷鏈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加速落地。2024年前3季度,南沙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366億元,同比增長9.9%。
共富裕,農民增收產業興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廣州推動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聚焦“增收”求實效,強分享化政策助農,實施“穗農奔富”行動、強鎮興村計劃,出臺發展新型集體經濟18條措施共享空間,2023年,廣州總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88%。同時,加大農業補貼補償政策,平均1畝耕地各項補貼補償合計超1000元。2023年全市農業保險保費規模超12億元,覆蓋主要農產品。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根基。廣州強化產業帶農,投入各類資金超33億元,建設2個國家級、2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總產值超400億元,帶動全市超16萬農戶持續增收;發展17個國家級、200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2000多家,支持“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帶動省內外農戶超300萬戶。
依托省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廣州連續3年舉辦春節“云上花市”等網絡營銷活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新黃沙水產市場等一批樞紐項目,打造高效便利的“菜籃子”流通體系,有效帶動農產品銷售增值。目前,廣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連續16年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廣州既重視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又注重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通過部署“標桿示范、達標提速、消薄補強”三大行動,廣州點線面結合推進和美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帶狀型發展。與此同時,廣州持續推進農村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建立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全市超95%行政村可達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200條行政村可達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