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站是城市形象的名片、窗口。到達時,乘客對此地留下鮮活的第一印象;歸途時,乘客在這里回味剛剛完結的旅程。
2025年春運期間,多地高鐵站設置并推出種類多樣、各具特色的文旅專區,讓旅客們在踏上旅程前,先來體驗一場“沉浸游”。
高鐵站內活動多
1月14日,吉林省長白山站內,游客參與車站組織的“趣味問答”活動。新華社楊穎慧 攝
2025年春運首日,吉林省長白山站內,來自民間藝術團的演員們和車站工作人員輪番上演歌舞節目供旅客觀賞,身著朝鮮族服飾的工作人員將一幅幅春聯送到旅客手中,并邀請旅客參與打卡和集章。
來自廣東的旅客張女士專門來吉林玩冰賞雪,她沒想到在車站先體驗到了東北特色。“意外收到這份有紀念意義的打卡圖冊,真是充滿驚喜。”她說。
奔馳的列車、不息的人潮。高鐵站不僅是鐵路交通網九宮格絡的重要節點,也是展現當地文旅特色的重要載體,更是傳播文旅品牌和口碑的重要渠道。
同樣是春運首日,江西省景德鎮北站講座也很是熱鬧。在站內陶瓷文化展區的陳列柜上,青花瓷瓶、粉彩瓷板、釉上彩瓷盤、釉里紅壓手杯等陶瓷作品展示著中國陶瓷的悠久歷史和精湛技藝,候車大廳如同“個人空間陶瓷博物館”。
今年春運,景德鎮北站與文旅部門合作,將景德鎮制瓷非遺傳承人、工匠請進車站,現場展示瓷器的制作工藝,并手把手教游客如何制作陶瓷手串。
1月14日,在景德鎮北站候車室內,一對姐弟倆正在駐足觀看手工藝者制作手繪陶瓷胚。新華網梁曉晨 攝
自杭昌高鐵黃昌段開通后,景德鎮北站作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不僅承載著旅客的出行需求,也成為傳播陶瓷文化的重要窗口。來自杭州的旅客蔣先生表示,他一直對陶瓷文化很感興趣,這次在景德鎮的高鐵站就體驗到了陶瓷制作,他感到非常驚喜。
挑不過來的特色商品
曾經,火車站內最常見的商品是九宮格瓜子、方便面、火腿腸、茶葉蛋、八寶粥……用以解決旅途中的吃喝所需。隨著我國鐵路網越織越密,高鐵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適度顯著提高,人們在候車時想要選購的商品也悄悄改變。紀念品、首飾、模型等文創商品愈發受到旅客們的青睞。
1月6日,西安站文創店工作人員向旅客介紹文創產品。新華網楊喜龍 攝
陜西省西安站候車室里,以盛唐文化為藍本打造的長安集市文創展示區琳瑯滿目。從印有唐大明宮精美圖案的筆記本、書簽,到以“長安列車”為主題的冰箱貼、鑰匙鏈,引得旅客們駐足購買。
旅客華先生是內蒙古人,在青海工作,此番在西安站轉乘回家。他在站內的文創產品店里買了2個香囊鑰匙扣和一個香包。“西安歷史文化濃厚,這里的文創產品精致美觀又很有特色,我覺得很值得購買留念。”華先生笑著對記者說。
西安站經開室助理工程師王寶紅表示,文創產品占西安站全部商品銷售額的50%左右。不只是唐文化系列產品,“秦朝特色兵俑‘秦胖胖’等小擺件也很受旅客們喜歡,還有兵馬俑的擺件和泥塑、銅車馬等文創產品也很暢銷。”她說。
車站本身就是景
黑龍江省哈爾濱站始建于1899年,共經歷6次擴建改造。該站是純歐式建筑風格的站房,彰顯了地域特色。
1月2日,在哈爾濱火車站,攝影師和乘客交流拍攝內容。新華社張濤 攝
春運期間,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首趟冰雪旅拍專列,在哈爾濱站、亞布力南站等網紅車站,設置點位,為旅客提供多種風格服飾妝造和拍攝服務。車站運營方圍繞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和冰雪特色,成功將高鐵站升級為旅游新場景。
在社交平臺上,#哈爾濱站#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7101.5萬,其中多數是旅拍攝影、站內文旅體驗相關,這座高鐵站也成為“爾濱”的著名景點之一,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哈爾濱站歷史悠私密空間久,在“老”的基礎上貼合當下年輕消費者的文旅需求,衍生出新的活力。有的高鐵站則反其道而行之,回歸“復古風”,別有一番味道。
北京火車站在各個候車室懸掛出精心修復后的名家名畫,供旅客們觀賞。新華社李欣 攝
比如北京站,回歸到66年前剛建成時的裝修風格。
改造后的北京站外立面重現主樓的歷史風貌,米色樓身搭配黃色琉璃瓦,對稱的塔鐘、中式尖頂、角樓、飛檐和古典花菱格墻飾,彰顯傳統與現代建筑的融合。候車室內則采用了建站之初的綠色環形座椅風格,墻上掛起了名人字畫。放眼望去,有故宮文創、北京禮家教物、全聚德、吳裕泰等特色店鋪。
北京站副站長馬高峰介紹,近年來北京站的修繕屬于“微改造”,工程采用修舊如舊的方式,優化了北京站整體空間布局。“一進車站,旅客感覺變化很大,但是熟悉的人仔細看,北京站沒變,更像她本來的樣子。”他說。
67歲的旅客程女士在改造后的北京站候車廳里頻頻拍照,發給自己的閨蜜好友。“感覺時光回來了,年輕時候我們幾個好朋友從這出發去外地,當年就是這個樣子。”她有些激動地表示,今年一定要拉起老朋友再走一次當年的旅途,“就從這座‘復古’的車站出發。”(參與報道:楊喜龍 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