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20日电 题:一台“村晚”红火了29年
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2月19日,中国农历正月初十,辽宁省朝阳县北四家子乡的近千名农民涌到唐杖子村,观看村包養網價格里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农民“村晚”。
石砖搭起的舞台,状况不断的音响设备,被风刮破的喷绘,丝毫不影响村民们对这台“村晚”的热情。寒风中,他们穿着羽绒服、厚棉袄,时不时为自己的三哥二姨、侄子孙女的表演呐喊、鼓掌。
这台“村晚”的总导演是5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军。自1996年起,他自掏腰包连续29年为乡亲们办“村晚”,最开始观众不过百十余个人,到现在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凑热闹,成了县里乡村文化的品牌活动。
李春军在“村晚”现场敲鼓。(新华社发,张书宁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舞台就搭在唐杖子村村委会门前,帷幕是一幅巨大的彩色喷绘,上面写着“大地放歌,北四家子乡第二十九届农民村晚”。1小时30分包養網钟的“村晚”包括歌舞、独唱、戏曲和快板等15个节目,都是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
在现场,李春军向记者回忆起了过去的故事。1996年,正月里“猫冬”的李春军包養網,闲来无事拿出新买的卡拉OK机,和小伙伴在自家菜园子里办起了歌会。没有主持词,也没有节目单,可就这样的歌会吸引了百十余个村民围观,大伙站在房顶看,有的还自告奋勇高歌一曲。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6年李春军在菜园子里办起歌会;下图为2024年2月19日,北四家子乡第二十九届农民“村晚”现场。(图片均由李春军提供)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7年李春军在唐杖子村举办第二届“村晚”;下图为2024年2月19日,北四家子乡第二十九届农民“村晚”现场。(图片均由李春军提供)
“过去村民不富裕,大多种玉米包養大田,靠天吃饭,经济条件跟不上,文化生活也很匮乏。”李春军说,2013年,回乡后他被选为唐杖子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发展水蜜桃产业,唐杖子村向村民流转土地,将1000余亩土地集中起来,种植了水蜜桃等果树数万株。
2017年,唐杖子村成立了朝阳县春军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叠加式扶贫模式,为入股农户每年分红。这些年,丰收的水蜜桃映红了村民的笑脸,全村人均连年增收。
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晚”也越来越受到大伙欢迎。29年来,李春军的“村晚”舞台从菜园子搬进县里、市里,观众也由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千余人。“村晚”不仅有了音响设备和主持人,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歌曲,还有乐器、快板、小品和舞蹈。
名声响了,但“村晚”演的始终是身边事。朝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玲说,小品《第一书记》《寻桃记》讲的是唐杖子村种植水蜜桃脱贫致富的故事,群口快板《携手共圆中国梦》唱的是修村路、办采摘节的高兴事……演员都来自于附近村、乡镇的村民。
“生活好了,大家对参与文化表演的热情更高了。”李春军说,一到春节,村民们就拿着自己的节目到李春军处审批,许多经过“村晚”锻炼的孩子考上了艺术学校,当了电视台主持人,成了专业的歌手。
中午12点半,“村晚”在村民的欢笑声中落下了帷幕。许多村民依然意包養網犹未尽,围在李春军旁,询问来年的节目和表演时间。多次参与表演的村民姚旭东笑着和记者说:“这就是‘村晚’的魅力,农民们或许不认识多少明星大腕,但都认识自己村的人,怎么也看不累、看不厌。”